上一页|1|
/1页

主题:住房信息联网为何如此难产 触动利益群体是关键

发表于2013-07-04

一年过半,住建部曾公开承诺的实现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时限已至,有媒体调查发现,在推动了40个主要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后,住建部在进一步扩大联网范围时遇到了明显阻力,一些地级市建网进度不一,一些城市居民“跨区买房”难以被掌握。广受关注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为何如此难产?

住建部大力推行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居民个人住房真实情况,有助于更精准地调控楼市。一直以来,我国居民的住房拥有数量、人均住房面积等基础数据,都是由统计部门发布的,其来源于对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而非住房登记信息。可是,不同城市、地段的住房差别迥异,如果不了解居民每家有几套房、多大面积,制定的楼市政策就可能“失焦”。而且,随着不同城市住房信息的联网,异地炒房的投机性行为才能真正得到监管,对保障房申请群体的审核难度也将大为降低。

更多人对住房信息联网的期盼,是希望其成为反腐的利器。楼市暴涨带来的个人财产迅速分化,加之“房叔”、“房婶”、“房妹”的出现,少数人占有大量房产的现象,让大众对住房领域的公开、公平更加敏感。显然,如果住房信息实现全面联网,任何非法渠道的房产敛财将无处遁形,有利于反腐的深入。

既然好处多多,为何住建部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如此艰难?不可否认,技术上确实有难度。像居民现有住房产权性质多样,公产房、小产权房之类的现状要想登记清楚,绝非易事。而且,房产信息本身就是动态的,如何实时更新也是问题。当然,更关键的,恐怕是信息的联网将触动不同的利益群体,顾虑多了,动力自然少了。对地方政府而言,信息收集本就麻烦,数据也未必愿意和国家联网。对公职人员来说,家中主要资产信息的登记和联网,无异于财产公开,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对百姓而言,本就不愿“露财”,加上房产税、物业税、遗产税的风频吹,也没有多少动力完全如实登记个人房产信息。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面临尴尬,但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脚步不会因此打住。按照国务院的规划,在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的基础上,2014年6月底前要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其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就是个人住房信息事项联网。倘若能有法规的“尚方宝剑”,才能真正破除不同利益群体的阻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才不会屡屡失约。


发表于2013-07-04

这里水太深了

发表于2013-07-04

确实很深

发表于2013-07-09

还是利益的关系

发表于2013-07-09

那些都不愿意

发表于2013-07-10

群体也没法把房价降下来

发表于2013-07-10
引用:怪蜀黍_ajax 在2013-07-10 14:49:16写道:原帖
群体也没法把房价降下来

 没办法了

发表于2013-07-10

整体房价太高

发表于2013-07-12

好像潘石屹说过这事

发表于2013-07-12

联网了房价就会控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