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每日一则小故事: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发表于2016-06-23

  

每日一则小故事: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我偶尔去某大学讲课,有一次顺便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我的问题是这样:谁读过三本以上的法国文学?(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谁读过《红楼梦》?(约五分之一的学生举手)然后,我降低门槛,把调查内容改成 《红楼梦》的电视剧,这时举手多一些了,但仍只是略过半数。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问题在于,那些试题就是他们的文学?或者事情别有原因: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
  我不想拍孩子们的马屁,很坦白地告诉他们:即使在30年前,让很多中学生说出十本俄国文学、十本法国文学、十本美国文学,都不是怎么困难的。我这一说法显然让他们惊诧了。那不正是文化的禁锁和荒芜时期?不正是“文革”的十年浩劫?……
  没错,是禁锁是荒芜甚至是浩劫,从当时大批青年失学来看的确如此,从当时官方政策主体来看的确如此。但你们注意了:“文革”不过是一场大病来袭,但如同历史上文网森严的旧中国和政教合一的旧欧洲,并不曾冷却民众的精神之血,无法遏制新文化的萌发、繁殖、积聚、壮大以及爆发,直至制度层面的变革。这才是历史真切而生动的过程。
  为什么独独乐意给“文革”随便贴上一枚标签?
  中国谚语: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