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一般油漆施工常见病态

发表于2010-01-04
 起泡:物面含水率高,环境湿度大,温度过高,腻子封底不良,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针孔:稀释剂加得太少,粘度过大,涂层太厚,层间间隔时间不够,漆料兑稀后静置时间不够,稀释剂挥发太慢。


 起粒:施工环境不洁,工件含油,水及灰尘等,涂中混有杂质没有滤清,涂刷工具和容器不干净,漆料未充分搅匀,过滤时间和静置时间不够。


缩孔:底层不洁,工件含油,水及灰尘等,底层太光滑,打磨不够,施工温度太底或湿度过大。


咬底:底漆和面漆不配套,层间间隔时间不够,底层未干透,稀释剂溶解力太强,一次涂刷太厚。


 慢干:湿度太大,涂层过厚,稀释剂使用不当,环境换气不良。


泛白:稀释剂使用不当,挥发过快,配比不对,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涂层太厚。


失光:底面不平,白坯表面粗糙,漆中有水,稀释剂加入太多,漆膜太薄,干燥太快,温度过底,湿度太大。


哑光不哑:肖光剂沉底没有充分搅匀,涂层太厚,两道间隔时间太短。


流挂:稀释剂太多,涂漆太多,层间间隔时间不够,物面不平,形状复杂。


桔皮:释释剂剂加入太少,漆的粘度过大,一次涂刷太厚或被涂物不平,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稀释剂使用不对(挥发过快)。


起绉:油漆太稠,涂层太厚,稀释剂配套不良,环境温度太高。


开裂脱落:涂层太厚,表面不干,木材含水率高,底层不洁,打磨不够,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层间间隔时间太短或太长。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