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2007年楼市十大怪状

发表于2007-11-11
暗中开盘:上午通知下午就须交钱(新华日报)

“我们决定马上就开盘销售,你赶紧准备好定金,今天就来签协议。”8月19日上午,购房人许先生接到城东长巷一家开发商的紧急通知。许先生很纳闷,不是说好九十月份才开盘的吗,怎么突然说开就开了?

不打任何招呼暗中紧急开盘的不止这一家。仅仅在8月17日至19日3天时间内,记者了解到的悄然开售的楼盘每天都有1家。如市中心一家楼盘在18日早上临时给订房客户打电话,通知开盘;奥体一家楼盘在17日临时通知客户开盘,房子几乎是彻夜销售。

事实上,悄然开盘的销售手法近期在南京楼市似乎已成为惯例。江北一家楼盘近期两度凌晨开盘,无数购房人通宵排队购房,成为楼市一大“怪状”。
发表于2007-11-11
房子太俏:没关系甭想买到(新华日报)

别以为开发商开盘时就会通知所有登记客户,如果你不是关系户,想买的房子又太抢手,那能买到房子的概率几乎是零。

18日上午,在得悉市中心这家楼盘暗中开盘的消息后,记者赶到售楼现场探访,但门口“戒备森严”,两位保安和一位工作人员挡在门外。记者报出内部熟人的名字,才得以进去。

在售楼处楼上几间密闭的房间内,开发商正在给“关系户”们办理相关认购手续。销售人员称,前去登记买房的客户共有2000多人,但他们推出的房源只有118套。“我们先通知关系户买,其他人我们就不通知了。”说话间,销售人员的手机声不断响起。“有的人得到开盘消息了,打电话来也想买房,但肯定是买不到了。”销售人员说。17日购买奥体这家楼盘房子的购房人说,自己也是托关系才拿到房子的。
发表于2007-11-11
狂抬“门槛”:认购就须首付三成(新华日报)

“认购时必须交纳20万定金,一分钱都不能少。你说这像不像抢钱啊?”市民徐先生昨天上午接到长巷这家楼盘的开盘通知时,他没有想到,开发商竟会设置这样高的认购“门槛”。

“开发商口气很强硬,下午就必须交出20万元定金,然后给房号,否则房子就是别人的了。”徐先生一时筹不出这么多现金,他只能无奈地放弃购房机会。而在销售现场记者更是看到,一位客户因为只筹到了18万元钱,希望开发商能“网开一面”,但遭到拒绝。

更有甚者。奥体这家楼盘和市中心这家楼盘,都要求购房人认购时就交纳三成的首付款,市中心楼盘甚至把车位拿出来与房子“捆绑销售”,三成交付的同时,还须交纳10万元的车位定金。

据悉,市中心这家楼盘的118套房源当天一售而空,记者由此粗略算账:销售均价17000多元/平方米,户型面积为130多平方米和160多平方米两种,房子及车位的首付款普遍在10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短短1天时间,开发商就“套现”近1亿元!
发表于2007-11-11
楼市屡屡上演“面粉贵过面包”(南京晨报)

按理说,作为材料的面粉一般都没有面包贵,但在昨日南京市国土局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面粉”却远远贵过了“面包”。来自该局的信息显示,当日出让的河西南湖地块光地价成本就高达10411元/平方米,比周边8500元/平方米的二手房均价高出近2000元/平方米。

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完成四级跳后,河西目前的最高地价已经超过房价,早年香港地产出现的“面粉贵过面包”现象已经在南京楼市出现。他认为,在高地价的影响下,房价肯定难以刹车。而要缓解“面粉”飞涨的局面,一是要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促使更多成交土地流入房地产市场,改变市场供求关系;二则要改革现有的土地出让制度,不单纯、一味地推行“价高者得”的拍卖方式。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尽快建立房屋供应的双轨机制,一方面让进入市场的土地和商品房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供应给有钱人;另一方面,加大对廉租房、经适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的供应,解决房价过高带来的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问题。
发表于2007-11-11
金九银十不再 传统淡季7月成为楼市旺季(金陵晚报)

先是暴雨,后是高温,刚刚过去的7月份,天气不可谓不恶劣。然而,南京楼市的商品房销售,却并未因天气原因而放慢脚步,平均每天400套以上的成交套数让传统淡季7月,反而成为楼市旺季。 

到底今年7个月以来卖了多少房子?记者从“南京市网上房地产”了解到,截至昨天上午11点,南京全市今年共成交商品房53811套、二手房27767套,累计成交房子81578套,一举突破8万套大关。 

牵动许多买房人神经的是,在商品房成交53811套的同时,目前可售套数仅为22086套,仅够卖2个多月。这为许多市民的买房梦蒙上了一层阴影。
发表于2007-11-11
一张“房票”竟然卖到30万(现代快报)

南京城北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近日竟出现了多套尚未交付的中低价商品房房源。按规定,中低价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均是可以上市交易的,不过前提条件是在拿到产权证和土地证之后,这些尚未办理两证的政策性住房被出售,是典型的炒卖“房票”。 

昨日,记者采访部分中介人士时获知,炒卖政策房“房票”的现象绝非个别,也并非目前才出现的新现象。只不过现在房价涨得快,也助推了“房票”市场的火爆,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申购者甚至卖掉“房票”租房住。 

“这类住房利润空间高,像城北一处中低价商品房,政府销售价是3200元/平方米,而目前周边项目的市场价是6000多元/平方米,是其两倍。只要以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获利就相当可观了。”一家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中低价房和拆迁安置房的申购者之所以要卖“房票”,据称多是因为手头紧,一时拿不出来这么多钱来购买房子。一般申购人对外转让“房票”的价格少则5000元,多则两三万元,不过经过中介参与炒卖后,由于吃差价的原因,身价陡增,一张房票有的被炒到十几万乃至二三十万!而中介在拿到“房票” 后,一旦转手成功,竟也能通过一些渠道为买主办理过户并办下产权证,这样少则能赚取几千、几万元的差价,多则能赚到十来万,卖一张房票比卖一套普通二手房利润更高。
发表于2007-11-11
推客,捂盘 让人看不懂的“售房经” (中国财经报)

楼市越来越怪了,前几天南京市民张先生去一家楼盘看样买房,售楼小姐笑容可掬地对他说:“我们这儿楼盘环境不好,交通不便,房子质量也很一般,您去别处看看吧。”张先生提出到现场瞧一瞧正盖着的期房,小姐很客气地婉言“规劝”:“工地脏乱差,还是别去吧,别把您亮铮铮的皮鞋弄脏了。”

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前几年开盘,开发商争先恐后用汽车把顾客接去看房,美伦美奂的广告宣传把楼盘夸成了一朵花,环境怎样优雅,交通如何便利,等等。可如今开发商咋自贬起来?有生意不做,玩起“推客术”?真是看不懂。

“推客”成了近段楼市一大怪象。过去售楼小姐卖房子越多收入越高,现在反过来了,卖楼多成了罪过,受批评受处罚。许多楼盘每天限量供应,老板给售楼小姐的“秘诀”是,把客人劝走,不要得罪他们。如今南京排队买房成了普遍现象,某楼市开盘,120套房源引来千余人排了一夜队。

捂楼不售,争抢房源,不仅是南京怪象,全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其实怪象不怪,在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几乎一天一个价的的今日,开发商捂楼不卖意味着楼盘升值,每推迟一天销售,意味着房地产暴利又多了一层“金”。这看不懂的“售房经”,实则畸形房市滋生的“怪胎”。

品房变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令人匪夷所思。在我的印象中,排队购物是计划经济的特有产物,当今买什么东西需要排队呢?大概只剩下买楼了。商品房作为最昂贵的家庭消费必需品,变得如此炙手可热,到了抢购程度,怎么说都是不正常、非理性的,凸显出当前社会正在井喷的购房“饥渴感”,甚至是恐慌感。
发表于2007-11-11
开发公司多了“物价专员”(转载论坛)

自南京物价局推出“房价核价新政”后,一个名位“物价局专员”的职位在开发企业内部应运而生。

河西一家浙江开发商表示,由于南京刚刚实行了“物价新政”,为此,在6月初,公司总部特意将她从浙江调到南京,但一个月与市物价局“打交道”下来,发现这个工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

据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开发商来说,由于房价审批程序“过于繁琐”,现在,南京多家房地产公司都设置了一个新岗位——“物价局专员”,即负责楼盘的核价事务,其工作就是每天奔波于南京市物价局。
发表于2007-11-11
售楼小姐劝市民别买自家房(扬子晚报)

我们这房子不行,您另找别家吧 

近期一位买房人看中了城南的一处楼盘,价格一平方米8000多元,交通什么的都很便利,觉得合适想立即购买,结果竟然遭遇“阻拦”。接待她的那位售楼人员一个劲地说这个楼盘的“坏话”,说气是工业用气,比较贵,不适合投资,今后可能会租不出去,同时也不太合适自己居住,周边环境太吵。以往售楼人员卖房子通常会把自家楼盘夸成一朵花,从没见过这种自曝短处的,莫非这个楼盘有什么问题?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楼盘近期准备涨价。 

麻辣点评:上调价格本是楼盘销售的常规手段,可为了涨价对买房人狂贬自家楼盘的营销方式还真是另类。记者很是疑惑,该楼盘眼前倒是把买房人给劝阻了,涨价之后的销售要怎样进行呢?推翻之前的这一番说辞还是全盘否认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还是有其他的妙招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能采用这种方式卖楼的开发商实在不能让买房人信赖。再好卖也要讲讲口碑,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利字当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发表于2007-11-11
房价一年涨了三四千(扬子晚报)

王小姐去年年初以4800元/平方米的价格在河西购置了一套房子,今年她房子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近9000元一平方米了,这让她想起这事就乐得合不拢嘴。 

可是有些人却乐不起来,她的一位朋友现在也想在同一楼盘买一套房子,买吧价格太高,不买吧又真真切切地需要房子,左右为难啊!可想想如今哪里的房子不涨价呢,狠狠心买了,不然再等的话房价又涨了那就更是割肉般的疼了。 

麻辣点评:不仅是河西,07年南京所有板块的楼盘都在大幅上涨,据发改委统计四月份南京同比上涨6.3%,不仅创21个月来的月涨幅新高,而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房价飙升对已经买房的人来说看到的是赚头,对准备买房的人而言则是当头一棒,房价跑得的确是太快了一点。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