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管道施工问题

发表于2006-12-09
管道施工问题
Kelly-0003(过客)说采暖管边打压边按装,查了一下规范好像不应该这样,我查的规范如下。有搞暖通专业的人看看,这个是否应该采用这个规范呢?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5年2月1日)

8 试验、清洗、试运行
8.1.2 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应该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8.1.4 强度试验应在试验段内的管道接口防腐、保温施工及设备安装前进行;严密性试验应在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工程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其试验长度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施工段。


赶进度是应该的
但是应该按照正常的程序吧
萝卜快了不洗泥也不好啊。
毕竟大家入住后出现问题就更麻烦了。
发表于2006-12-09
还有字数的限制,没法贴
发表于2006-12-09
8 试验、清洗、试运行

8.1 试验
8.1.1 供热管网工程的管道和设备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
8.1.2 一级管网及二级管网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应为1.5倍设计压力,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1.25倍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0.6MPa。
8.1.3 热力站、中继泵站内的管道和设备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内所有系统均应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25倍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0.6Mpa。
2 热力站内设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当设备有特殊要求时,试验压力应按产品说明书或根据设备性质确定。
3 开式设备只做满水试验,以无渗漏为合格。
8.1.4 强度试验应在试验段内的管道接口防腐、保温施工及设备安装前进行;严密性试验应在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工程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其试验长度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施工段。
8.1.5 供热管网工程应采用水为介质做试验。
8.1.6 严密性试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且有关材料、设备资料齐全;
2 应编制试验方案,并应经监理(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查同意。试验前应以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3 管道各种支架已安装调整完毕,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回填土及填充物已满足设计要求;
4 焊接质量外观检查合格,焊缝无损检验合格;
5 安全阀、爆破片及仪表组件等已拆除或加盲板隔离,加盲板处有明显的标记并做记录,安全阀全开,填料密实;
6 管道自由端的临时加固装置已安装完成,经设计核算与检查确认安全可靠。试验管道与无关系统应采用盲板或采取其他措施隔开,不得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
7 试验用的压力表已校验,精度不宜低于1.5级。表的满量程应达到试验压力的1.5~2倍,数量不得少于2块,安装在试验泵出口和试验系统末端;
8 进行压力试验前,应划定工作区,并设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9 检查室、管沟及直埋管道的沟槽中应有可靠的排水系统;
10 试验现场已清理完毕,具备对试验管道和设备进行检查的条件。
8.1.7 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水压试验应以洁净水作为试验介质;
2 充水时,应排尽管道及设备中的空气;
3 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有防冻措施;
4 当运行管道与试压管道之间的温度差大于100℃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运行管道和试压管道的安全;
 对高差较大的管道,应将试验介质的静压计入试验压力中。热水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最高点的压力,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及设备的承受压力。
 
序号 项目
 试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验范围 
1 Δ强度试验 升压到试验压力稳压10min无渗漏、无压降后降至设计压力,稳压30min无渗漏、无压降为合格 每个试验段 
2 Δ严密性试验 升压至试验压力,并趋于稳定后,应详细检查管道、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等无渗漏,固定支架无明显的变形等 全段 
一级管网及站内 稳压在1h内压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 
二级管网 稳压在30min内压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 
表8.1.10 水压试验的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 

 
注:Δ为主控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8.1.8 当试验过程中发现渗漏时,严禁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应重新进行试验。
8.1.9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拆除试验用临时加固装置,排尽管内积水。排水时应防止形成负压,严禁随地排放。
8.1.10 水压试验的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1.10的规定。
8.1.11 试验合格后,填写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8.2 清洗
8.2.1 供热管网的清洗应在试运行前进行。
8.2.2 清洗方法应根据供热管道的运行要求、介质类别而定。宜分为人工清洗、水力冲洗和气体吹洗。
8.2.3 清洗前,应编制清洗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清洗方法、技术要求、操作及安全措施等内容。

8.2.4 清洗前,管网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减压器、疏水器、流量计和流量孔板(或喷嘴)、滤网、调节阀芯、止回阀芯及温度计的插入管等拆下并妥善存放,待清洗结束后复装;
2 不与管道同时清洗的设备、容器及仪表管等应与需清洗的管道隔开或拆除;
3 支架的强度应能承受清洗时的冲击力,必要时应经设计同意进行加固;
4 水力冲洗进水管的截面积不得小于被冲洗管截面积的50%,排水管截面积不得小于进水管截面积;
5 蒸汽吹洗采用排汽管的管径应按设计计算确定,吹洗口固定及冲洗箱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6 设备和容器应有单独的排水口,在清洗过程中管道中的脏物不得进入设备;
7 清洗使用的其他装置已安装完成,并应经检查合格。

8.2.5 热水管网的水力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冲洗应按主干线、支干线、支线分别进行,二级管网应单独进行冲洗。冲洗前应充满水并浸泡管道,水流方向应与设计的介质流向一致;
2 未冲洗管道中的脏物,不应进入已冲洗合格的管道中;3 冲洗应连续进行并宜加大管道内的流量,管内的平均流速不低于1m/s,排水时,不得形成负压;
4 对大口径管道,当冲洗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人工清洗或密闭循环的水力冲洗方式。采用循环水冲洗时管内流速宜达到管道正常运行时的流速。当循环冲洗的水质较脏时,应更换循环水继续进行冲洗;
5 水力冲洗的合格标准应以排水水样中固形物的含量接近或等于冲洗用水中固形物的含量为合格;
6 冲洗时排放的污水不得污染环境,严禁随意排放;
7 水力清洗结束前应打开阀门用水清洗。清洗合格后,应对排污管、除污器等装置进行人工清除,保证管道内清洁。

8.2.6 输送蒸汽的管道应采用蒸汽进行吹洗,蒸汽吹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吹洗前应缓慢升温进行暖管。暖管速度不宜过快并应及时疏水。应检查管道热伸长、补偿器、管路附件及设备等工作情况,恒温1h后进行吹洗。
2 吹洗时必须划定安全区,设置标志,确保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其他无关人员严禁进入。
3 吹洗用蒸汽的压力和流量应按设计计算确定。吹洗压力不应大于管道工作压力的75%。
4 吹洗次数应为2~3次,每次的间隔时间宜为20~30min。
5 蒸汽吹洗的检查方法:以出口蒸汽为纯净气体为合格。

8.2.7 清洗合格的管道,不应再进行其他影响管道内部清洁的工作。
8.2.8 供热管网清洗合格后,应填写清洗检验记录。
8.3 试运行
8.3.1 试运行应在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热源已具备供热条件后进行。
8.3.2 试运行前,应编制试运行方案。在环境温度低于5℃进行试运行时,应制定可靠的防冻措施。试运行方案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审查同意并进行交底。
8.3.3 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热管线工程宜与热力站工程联合进行试运行。
2 供热管线的试运行应有完善、灵敏、可靠的通讯系统及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3 在试运行期间管道法兰、阀门、补偿器及仪表等处的螺栓应进行热拧紧。热拧紧时的运行压力应为0.3MPa以下,温度宜达到设计温度,螺栓应对称,均匀适度紧固。在热拧紧部位应采取保护操作人员安全的可靠措施。
4 试运行期间发现的问题,属于不影响试运行安全的,可待试运行结束后处理。属于必须当即解决的,应停止试运行,进行处理。试运行的时间,应从正常试运行状态的时间起计72h。
5 供热工程应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可的参数下试运行,试运行的时间应为连续运行72h。试运行应缓慢地升温,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0℃/h。在低温试运行期间,应对管道、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支架的工作状况应做重点检查。在低温试运行正常以后,可再缓慢升温到试运行参数下运行。
6 试运行期间,管道、设备的工作状态应正常,并应做好检验和考核的各项工作及试运行资料等记录。
8.3.4 蒸汽管网工程的试运行应带热负荷进行,试运行合格后,可直接转入正常的供热运行。不需继续运行的,应采取停运措施并妥加保护,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运行前应进行暖管,暖管合格后,缓慢提高蒸汽管的压力,待管道内蒸汽压力和温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参数后,保持恒温时间不宜少于1h。应对管道、设备、支架及凝结水疏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2 在确认管网的各部位均符合要求后,应对用户的用汽系统进行暖管和各部位的检查,确认热用户用汽系统的各部位均符合要求后再缓慢地提高供汽压力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供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转入正常的供汽运行;
3 试运行开始后,应每隔1h对补偿器及其他设备和管路附件等进行检查,并应做好记录。

8.3.5 热力站试运行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热管网与热用户系统已具备试运行条件;
2 编制试运行方案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应进行技术交底;
3 热力站内所有系统和设备经验收合格;
4 热力站内的管道和设备的水压试验及清洗合格;
5 制软化水的系统,经调试合格后,向系统注入软化水;
6 水泵试运转合格,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2)润滑油的质量、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安全、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4)盘车应灵活、正常;
5)启动前,泵的进口阀门全开,出口阀门全关;
6)水泵在启动前应与管网连通,水泵应充满水并排净空气;
7)在水泵出口阀门关闭的状态下启动水泵,水泵出口阀门前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应符合水泵的最高扬程,水泵和电机应无异常情况;
8)逐渐开启水泵出口阀门,水泵的工作扬程与设计选定的扬程相比较,两者应当接近或相等,同时保证水泵的运行安全;

 
转速(r/min)  600~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3000 
振幅不应超过(mm) 0.12 0.10 0.03 0.06 

表8.3.5 泵的径向振幅(双向)
 
9)在2h的运转期间内不应有不正常的声音;各密封部位不应渗漏;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高于75℃;填料升温正常,普通软填料宜有少量的渗漏(每分钟10~20滴);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振动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设备文件无规定时,用手提式振动仪测量泵的径向振辐(双向)不应超过表8.3.5的规定;泵的安全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7 采暖用户应按要求将系统充满水,并组织做好试运行准备工作;
8 蒸汽用户系统应具备送汽条件;
9 当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时,两侧应同步逐渐升压直至工作压力。

8.3.6 热水管网和热力站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关闭管网所有泄水阀门;
2 排气充水,水满后关闭放气阀门;
3 全线水满后,再次逐个进行放气确认管内无气体后,关闭放气阀并上丝堵;
4 试运行开始后,每隔1h对补偿器及其他设备和管路附件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工作。

8.3.7 试运行合格后,应填写试运行记录。
发表于2006-12-09
9 工程验收
9.1 一般规定
9.1.1 供热管网工程的竣工验收,应在一个或多个单位工程验收和试运行合格后进行。
9.1.2 工程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运行。
9.1.3 工程验收应复检以下主要项目:
1 承重和受力结构;
2 结构防水效果;
3 补偿器;
4 焊接;
5 防腐和保温;
6 泵、电气、监控仪表、换热器和计量仪表安装;
7 其他标准设备安装和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安装。
9.1.4 供热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等有关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后签署验收文件,移交工程,并填写竣工交接书。

9.2 竣工验收
9.2.1 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1 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竣工测量资料、竣工图等;
2 施工管理资料:
1)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材质单、分析检验报告和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安装说明书、技术性能说明书、专用工具和备件的移交证明;
2)本规范中规定施工单位应进行的各种检查、检验和记录等资料; 
3) 工程竣工报告;
4)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9.2.2 竣工验收时,检查项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供热管网输热能力及热力站各类设备应达到设计参数,输热损耗不得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管网末端的水力工况、热力工况应满足末端用户的需求;
2 管网及站内系统、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应严密,管道支架和热补偿装置及热力站热机、电气等设备应正常、可靠;
3 计量应准确,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
4 各种设备的性能及工作状态应正常,运转设备产生的噪声值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5 供热管网及热力站防腐工程施工质量应合格;
6 工程档案资料应符合要求; 
7 保温工程在第一个采暖季结束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参加,对保温效果进行鉴定,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 8174进行测定与评价及提出报告。

9.3 工程质量验收方法
9.3.1 工程质量验收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的不予验收,直到返修、返工合格。
9.3.2 工程质量验收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
1 分项工程宜包括下列内容:
1)沟槽、模板、钢筋、混凝土(垫层、基础、构筑物)、砌体结构、防水、止水带、预制构件安装、回填土等土建分项工程。


2)管道安装、支架安装、设备及管路附件安装、焊接、管道防腐及保温等热机分项工程。
3)热力站、中继泵站的建筑和结构部分等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2 分部工程宜按长度、专业或部位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如工程规模小,可不划分部工程。
3 单位工程宜为一个合同项目。

9.3.3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三级进行,当该工程不划分部时,可按分项、单位工程两级进行,其质量合格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ψ——质量合格率; 
 n——同一检查项目中的合格点(组)数;
 N——同一检查项目中的应检点(组)数。

 9.3.4 验收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分项工程符合下列二项要求者,为“合格”:
 1)主控项目(在项目栏列有Δ者)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2)一般项目的合格率不应低于80%,且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点,其最大偏差应在允许偏差的1.5倍之内。
凡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分项工程,必须返修或返工,直到合格。
发表于2008-12-23
怎样下载完整的,望大虾指点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