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商务区不仅是天津的CBD

发表于2013-04-16

建设滨海新区商务区,究竟是一个轻率的决策还是深思熟虑下的超前建设?其资金链究竟能否支撑10多年的建设周期?又是否面临着尚未建成便写字楼过剩的市场格局?……滨海新区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史继平向本报记者全面回应上述舆论关心的问题。

发表于2013-04-16

在史继平看来,滨海新区商务区“没有整体性风险。”

1.“商务区超前建设符合经济规律”

《21世纪》:滨海建设商务区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史继平:首先,以商务区为原点、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天津、北京、石家庄和唐山四大城市的GDP超过5万亿元。放眼到5万亿GDP的支撑下,目前商务区100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也许就不是太大,而是太小——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需求。

其次,从天津自身的经济结构来看,制造业占约53%,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服务业占比偏低。因此,天津经济调结构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升服务业比重。而服务业的载体就是“楼”!到目前为止,天津市还没有一个地方集中有10栋写字楼。滨海新区商务区是天津唯一一个写字楼高度聚集的地方。那么,它理所当然的是天津发展服务业最好的载体。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商务区是一个战略性决策。

《21世纪》:滨海商务区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于家堡金融区,但人们怀疑在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滨海人为打造这个金融区能否成功?

史继平:一般而言,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东京这些金融,是国际贸易、国际形势、历史地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历经数十上百年形成的。按常规,缺一栋楼盖一栋,可能30或50年滨海也能形成一个CBD。但在当前快速发展期,要形成产业聚集、要筑巢引凤,就要先把载体建起来。天津市过去5年平均经济增速16.5%,滨海新区是国家战略,承担金融改革创新的任务,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肯定要留出空间,要超前布局、超前建设。虽然用的是计划的方法,但是在深入研究、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际上是按市场经济的办法做——比如要给企业最好的环境、给个人发展最好的环境。企业和个人的集聚,我们也在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政府方面包括从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到产业链的模拟和设计。

目前,滨海新区服务业占比大约30%。一方面说明服务业发展慢于制造业,同时也表明服务业未来发展空间大。我们做过实际调查,滨海很多企业的金融、社会、法律服务等都是由北京的企业或者天津市里企业提供。因此,我们认为,滨海新区本身对金融、对服务业、对商务区有很大的需求,其建设符合经济规律。

发表于2013-04-16

2.“于家堡不会有整体风险”

《21世纪》:对于商务区的大规模开发,资金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问题,资金平衡问题如何解决?能否支持长期可持续的建设投入?

史继平:按规划,商务区2020年建成,当时计划,政府累积投入大概需要800多亿,主要用在拆迁、基础设施建设这两项,平衡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和财政收入。

《21世纪》:商务区现在有没有资金压力?

史继平:现在于家堡需要政府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面积拆迁投入阶段已经过去,我们手里还有大量待出让土地,现金流也没有问题,我们管委会自身有财政收入,去年财政收入是28个亿,今年至少有20%-30%的增长——今年初天碱商业区土地出让一项就达到50多亿元。算大账,未来的收入肯定能覆盖成本。至少到现在,账上有足够的钱去付工程款,包括还银行的利息和本金。

《21世纪》:我们听说有的楼已经停建、有的建设速度放缓。

史继平:大概80%的建设企业没有资金问题,我们招商的基本都是大集团。构成上,央企大约占1/3,建楼自用的企业占1/3,还有一部分是开发商,大部分是大牌的,比如富力、碧桂园等,个别实力不是很强的小开发商,会出现一些资金问题。

《21世纪》:那中钢大厦停工是怎么回事?

史继平:中钢不是资金问题,是企业的决策问题,经过各方努力,中钢项目近期会复工。

商务区现在在建63栋楼,63个主体,从概率上讲,有的楼停建、有的楼建设进度慢下来、有个别项目不成功,都很正常,不能拿个别出问题的项目说事。

发表于2013-04-16

不错

发表于2013-04-16

是巨额的吗

发表于2013-04-16


发表于2013-06-05

那是相当厉害的

发表于2013-06-05

那天还真去了

发表于2013-06-05

拍的照片回来发下

发表于2013-06-13

不错啊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