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坚持到底,实现安家梦!~

发表于2005-07-11
为期两月的激烈博弈开始了 


围绕着“楼价升降”而展开的这场博弈,买卖两大“阵营”都在观望中采取行动:这边厢,开发商纷纷在媒体上放言楼市2个月内就会走旺,最迟也是到10月份就会回暖;而那边厢,等着降价的市民虽然显得“人微言轻”,但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已有人趁势发起了“个人集资建房”、“团购会”。 

 

为何说“博弈期”是两个月?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政策从颁布到消化,大约要两个月的时间,回首这两年来的宏调房产政策,政府用意明显,先是从一级生产资料土地入手,止住别墅用地大量批出,从土地结构上刹住房价高企的可能,再由于全国性的能源危机,各地都对施工用电进行限制,这两招人为地打乱了市场本身的供需逻辑,造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最后两招是上调利率及税收杠杆调节,并直接打击市场中的投资者。 

从这一系列的政策设计来看,最近的新政确实造成了不少观望的买家。而买家延缓入市,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切身利益。有人说,新政的心理影响远比实际影响大,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不少原本打算买房的市民都推迟了购买行动,原因只是简单的一个:看看再说。 


然而,缺乏集体行为和统一步调的买家是不可能无限制推迟入市的,在对新政策一两个月的观望后,如果房价仍然难以下降,他们就会熬不住了,那时纷纷入市大有可能。因此,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面对的真正“敌人”是实力派开发商。 

 

谁比谁更拖不起? 


不过,与买家只有开发商这一个“敌人”不同,开发商需要面对的“敌人”就远远不止买家一个,还有银行、投资商、代理商甚至政府部门。就针对买家的“拉锯价格战”而言,他们或许能成为“赢家”,他们能坚持绝不降价,但一旦资金有压力,银行催款,那问题就来了。 


一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开发商感到压力最大的还不是“降不降价”的问题,“资金回笼”快慢才是开发商最担心的。 


城建集团逸泉山庄总经理杨甦伦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说,由于近几年受后市看好的鼓舞,不少开发商基本上都在大规模地拿地,阵线越拉越长。在高速扩张的情况下,通过卖房回笼资金来盘活前期投资是最重要的,开发商一旦停下来就会死掉。 


有专家认为,在楼市买卖双方打响的这场“心理战”中,其实最“拖”不起的是开发商。买家暂不买新房,损失最多只是租房的租金,有房的还可暂时先住着;但开发商在众多项目同时开工的情况下,其一年所需的开发资金动辄达到十几亿甚至上百亿元,且70%-80%来自银行贷款和售房款,甚至有开发商私下透露,其企业单是支付银行利息一天就以数十万元计,不少开发商自己还组建有从设计、施工、营销、广告到物业管理等一条龙企业,实行集团军作战,一旦买家观望,他们就要面临小则裁员减薪、大至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危险。 

 

十一楼市是关口? 


有专家认为,开发商在房产新政的影响下,出于既不想降价卖楼,又避免资金回笼慢的压力考虑,因此提出了“2个月楼市回暖”的引导性观点。但这也可以解读为开发商已经拖不起了,故来个“反话正说”、“倒弹琵琶”。这是因为,楼市越快回暖对开发商不降价就越有利。否则,在今年五一成交萎缩的情况下,十一楼市将是开发商的一个心理大关口,一旦十一黄金周再卖得不好,估计“资金缺口”大的开发商就要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压力,要是楼市回暖的时间超出一些开发商预计的最长6个月,即明年元旦黄金周如果开发商再次遭遇“卖不好”的问题,那么预计春节前楼市就极有可能会出现一股降价抛售潮。因为不降价吸引买家入市来回笼资金,开发商就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遭遇“停产”、甚至是“破产”的危险,即使是一些摊子铺得过大、阵线拉得过长的大开发商也可能无法幸免。 

 

买家坚持7个月就是胜利? 


通过上述分析,有专家预测从市场买卖双方的博弈条件来看,楼市2个月内回暖对开发商是最为有利的结果,届时楼价继续上升也会变成现实,但这个结果对置业者而言就意味着要多掏钱了;如果作为买方的置业者能自发结成联盟,坚持到十一黄金周也不买房,作为卖方的开发商就要面对“资金回笼”的巨大心理压力,届时开发商就要小幅减价以求缓解资金压力了;如果再拖到元旦黄金周还是卖不动,届时开发商就只好中幅甚至大幅减价以求“自救”了。所以专家指出,春节前或者春节后再买房对置业者来说最为有利,再坚持七个月不买房就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上一页|1|
/1页